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大型的公租房社区,长征镇馨越公寓汇聚了4000多户、超7000名居民,其中青年租户占比高达80%以上。与传统小区不同,馨越公寓的楼组文化建设跳出了一栋楼的局限,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纽带,连接起各个楼组,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年轻楼组文化。
党建引领,筑牢楼组文化根基
馨越公寓租户流动性大,如何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,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。馨越河湾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构建“一核多元、纵横联动、同心多层”的治理架构,为楼组文化建设筑牢根基。
馨越河湾居民区党总支联合14家馨越公寓集体租赁单位党组织,成立“馨越公寓XIN里巷第一湾区”党建联盟,通过社区联动、活动联办、资源联享、难题联解、品牌联创,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。同时,科学划分8个微网格,纵向构建“社区-微网格-楼栋”组织体系,横向整合各方力量向网格下沉延伸,让党建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。
展开剩余74%在党建引领下,沪上首家公租房党群服务站“XIN里巷”和功能型团组织“馨越公寓团工委”应运而生。“馨”青年议事厅的成立,更是为青年提供了共商议事的平台,让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。青年们深度参与“沪漂自习室”阅心书斋、馨悦坊、“馨”空间等共享空间的打造和运维管理,在沉浸式投入中,找到了家的感觉,也为楼组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。
社团蓬勃,连接楼组情感纽带
馨越公寓的社团活动是楼组文化的生动体现,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社团如同纽带,将不同楼组的青年紧密连接在一起。
今年8月成立的爬爬社团,是馨越公寓新型社团的一个典型代表。团长于然杰是一位“90后”宝妈,她发现社区没有针对幼儿宝宝需求的社团,于是在馨越孕妈群发起活动征集,组织社区家长一起带宝宝出来社交。社团的活动空间是社区专门装修的两间打通的活动室,在于然杰的带动下,家长们也踊跃参与爬爬空间的布置,带来了各种玩具、小汽车、婴幼儿用品等。未来,爬爬团将会逐步升级,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,从爬爬社团升级为幼儿社团、3-6岁社团、儿童社团等。
狼人杀社团则是一个更具活力和趣味性的社团。“90后”团长覃斐怡入住馨越公寓已经6年,她从一个狼人杀游戏的参与者逐渐变成了组织者。社团的成员们经常会在周五下班后组织活动,不仅拓展了各自的朋友圈,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。
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,青年们走出了自己的房间,走进了社区,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。不同楼组的青年们在社团活动中相互认识、相互帮助,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、团结友爱的社区氛围。这种氛围不仅提升了青年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也为楼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活动赋能,提升楼组文化认同
除了社团活动,馨越公寓还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,唤醒社区共同体意识,提升青年对楼组文化的认同感。
社区积极探索与集体租赁单位的区域化党团共建,广泛发动社区青年党团员到社区报到,成功引入儿童医院、华东师范大学等社会资源,并发掘社区内部资源,为青年提供展示平台。爱心义诊、公益集市、社区志愿“益”小时等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积极参与,一批热心社区事务、充满公益精神的优秀青年涌现出来,成为“美好社区合伙人”。青年们自发建立了便民服务群、摄影群、骑行群、烘焙群、宝妈群等微信社群,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。依托这些社群形成的良好互动基础,居民区党组织适时在青年议事厅抛出“文明养宠”“快递入户”等议题,在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中,有序引导青年融入、参与社区治理。网络平台成为青年交流的新阵地,让楼组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得到延伸和拓展。
当夜幕降临,XIN里巷的灯光次第亮起,亲子团的欢笑声、自习室的键盘声交织成独特的社区交响。未来,这个年轻的社区将创造出更多鲜活的文化形态,培育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社区生态系统。
记者: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征分中心
编辑:吴兴婷
发布于:北京市启天配资-安全配资网站-股票配资app-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